受益于“新基建”戰略和爆發式增長的互聯網流量,我國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和業務總量均不斷增長。近幾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保持近30%高速增長,2021年市場總收入達到1500億。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格局仍由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主導,眾多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發展迅速。2020年第三方運營商收入規模占總市場份額的45.7%,較上一年提高5個百分點。展望第三方運營商發展趨勢,在建設運營方面,一是一線城市面臨需求擴張和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成為核心競爭區域;二是有望憑借功耗控制能力在碳中和背景下實現快速擴張;三是低碳節能、高效運營成為技術升級方向。在商業運作方面,一是行業迎來并購潮,大額交易頻現;二是對大客戶依賴度高的第三方運營商或面臨業績壓力。近日,我國“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數據中心行業再度引發關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分析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從市場規模、發展優勢、面臨挑戰、未來趨勢、特色分析等多方面分析我國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市場。
正文
數據中心作為集中放置計算、存儲等數字設備的設施,是信息技術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我國新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2021年我國工信部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三年內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
受益于我國“新基建”戰略和爆發式增長的互聯網流量,我國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和業務總量均不斷增長。信通院測算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和市場規模增速達到25%。近幾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保持近30%高速增長,2021年市場總收入達到1500億。

一般認為,數據中心行業主要參與者包括基礎電信運營商、第三方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但大型互聯網公司數據中心基本為自用或以云計算形式對外提供服務,且很少直接參與數據中心建設運營。因此,數據中心市場統計中一般只包括基礎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運營商。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憑借通信領域的壟斷地位,依靠客戶和網絡帶寬及機房資源優勢,數據中心業務起步較早,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但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一大部分規模為保障信息通信傳輸和業務自用,商用客戶群體較為分散,且對外提供的帶寬租賃和托管外包服務較為單一。第三方運營商通過自建數據中心面向市場提供機柜租用、帶寬租用、服務器托管、代理運維等服務。第三方運營商數據中心規模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一線核心城市,主要為互聯網、金融、政務客戶提供服務。在建設和運維方面專業性強、經驗豐富,但相對資金規模較小,對外融資需求強烈?!秷蟾妗氛J為,第三方運營商在項目資源獲取、專業運營能力、客戶基礎、融資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維度占據優勢,未來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格局仍由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主導,眾多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發展迅速。數據中心行業的參與者之間存在復雜、多樣的合作關系,并不是完全的直接競爭。此外,第三方運營商除了自建自營外,還經常與基礎電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公司、政企等合作建設數據中心。

年來,第三方運營商發展迅速。從市場收入看,2020年基礎電信運營商約占市場規模的54.3%,其中中國電信23.8%、中國聯通16.7%、中國移動13.8%。第三方運營商市場規模占比45.7%,較上一年提高5個百分點。從第三方運營商市場競爭格局看,市場存在一定龍頭效應,頭部企業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集中度相對分散。2021年,第三方運營商數據中心機架規模TOP10企業業務收入占第三方市場份額的40%,較上一年50%有所下滑,長尾效應有所增強,主要原因是頭部企業輕資產轉型和市場競爭激烈。我們認為,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和“雙碳”戰略的實施,數據中心市場對企業資金、技術、資源要求進一步提升,市場門檻增高,頭部企業將具備更加明顯的競爭優勢。但也需要看到,數據中心資金投入規模大、地域市場分散,市場集中程度具有上限,長尾市場始終存在。
《報告》對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在建設運營方面,一是一線城市面臨需求擴張和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數據中心供不應求,成為核心競爭區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周邊是我國數據流量最集中的區域,數據中心業務需求巨大,上架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數據中心總體平均上架率53.2%,北京、上海、廣東平均上架率達到近70%,部分城市核心區域上架率超過85%,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時,一線城市缺乏數據中心建設所需要的土地和能源資源,項目審批明顯趨嚴?!半p碳”背景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數據中心新建項目規模、能耗要求更加嚴格。因此,提前布局一線城市及周邊的第三方運營商具有較強的資源優勢。二是第三方運營商具有的資源背景和先發優勢,有望憑借功耗控制能力在碳中和背景下實現快速擴張。我國數據中心行業的高速擴張帶來能耗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1-2018年全國數據中心行業總耗電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2020年行業用電量將超過2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升至2.7%;預計2030年數據中心行業用電量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頭部第三方運營商在一線城市有較為充足的項目儲備和客戶資源,逐漸形成行業壁壘。同時,第三方運營商自建自營的模式能夠更加靈活的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功耗和成本,從而滿足日益嚴格的能耗指標,搶占市場份額。三是低碳節能、高效運營成為我國第三方運營商產品技術升級改造的重點方向。在商業運作方面,一是受制于旺盛區域數據中心獲批建設愈發困難,行業迎來并購潮,大額交易頻現。在新建項目審批嚴格的一線城市核心區域,融資便捷、資金充足、組織靈活的第三方運營商多采用并購方式收購已有數據中心項目,以布局相應區域、擴大業務規模。此外,未來第三方運營商拓展海外市場也將主要以并購交易的方式為主。二是大型云廠商加大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對大客戶依賴度高的第三方運營商或面臨業績壓力。我國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廠商積極投入數據中心市場,有可能對第三方服務市場產生一定沖擊。我們認為,未來二者仍然會以合作建設為主,但第三方運營商相應業務利潤空間將受到壓縮。
《報告》分析了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一是宏觀政策風險,數據中心行業監管和限制日益趨嚴,對節能技術、運維實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政府從經濟效益、產業帶動等更多角度考察數據中心項目,對企業要求提高。
二是行業競爭風險,新進入者增多、頭部企業不斷擴張,行業總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在業務需求不充分的地區,大量新建數據中心可能面臨較大收入壓力。
三是市場波動風險,數據中心行業前期建設投資大,建設過程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同時5G應用緩慢、互聯網流量增速放緩、全球芯片供應鏈短缺等都對項目投資收益造成沖擊。
四是技術研發風險,客戶個性化定制要求增高,第三方運營商需要持續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技術研發投入加大,但數據中心行業特性決定了技術領先未必一定帶來收益增長。
上一篇: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下一篇: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正牽頭制定數據要素基礎制度文件